孩子學做家務,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感覺統合訓練過程!
- Published in 最新消息
孩子學做家務,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感覺統合訓練過程!
❀❀❀❀❀❀❀❀❀❀❀❀❀❀❀❀❀❀❀❀❀❀❀❀❀❀❀
你愛孩子嗎?
出於疼愛,很多父母不捨得讓孩子做一些家務活。有的媽媽還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好好讀書就好了。可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就會更優秀嗎?
在孩子空閒的時候,你會讓他做家事嗎?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長達20年的調查研究,發現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前者收入也比後者高出20%,同時婚姻也更幸福。
而一些專業的調查也顯示,讓孩子做家務的家庭相比不讓孩子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要高出27倍。還有很多實例證明,想要孩子成為精英,讓他做家務是必不可少的。
美國超級豪門洛克菲勒家族傳了六代,代代精英,沒出過一個敗家子。就是因為承襲了家規,從小讓孩子記帳和做家務。美國新任交通部長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養出了5個非常優秀的女兒,就是因為他從小就讓趙小蘭帶著妹妹們做家務,幫家庭做支出規劃。因為從小就幫家庭分擔勞動,所以每個孩子都獨立樸素,不驕不躁,長大後都成了各個領域的精英。
那麼,為什麼做家務的孩子反而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呢?因為,做家務,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感覺統合訓練過程!
感統訓練的實質就是通過各種各樣有針對性的感覺刺激,讓孩子的大腦和各大感覺系統在不斷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感統能力的提高,所以,不管通過何種形式,只要能夠給孩子提供適切的感覺刺激,就都能起到相應的“訓練”效果。而做家務,正好就能給予孩子豐富的感覺刺激和鍛煉機會!
下面舉例跟大家說明:
例如擦地板,孩子需要用雙手雙腳撐住身體做出爬行的姿勢,了解感統的家長都知道,這可是鍛煉感統能力的絕佳方式,不僅可以刺激前庭,鍛煉視覺空間感,還能夠鍛煉胸、腹、腰、背等各部分肌肉,促進整個身體的協調活動和大腦雙側分化。再者,孩子在擰乾抹布的時候,又能夠鍛煉上臂的大小肌肉群,尤其是手部的精細動作。
又例如,疊衣服,孩子在疊的過程中,既要通過手來做出疊的動作,又要通過眼睛的看來隨時調整手的動作。只有手眼配合良好,才能真正做好“疊衣服”的動作。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從孩子2歲開始,家長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家務。而對照下面的家務年齡表,家長可以更好地把握什麼年齡的孩子該做哪些家務。
❀以下我們為父母們整理了家務年齡表❀
(國小前)2-3歲寶貝家務清單
兩歲多的寶貝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家長完全可以借助這一點,培養他的責任感。比如,引導他多做一做下面這些簡單的家務。並在他做的過程中多多鼓勵和讚美,讓他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從而愛上勞動。
1.自主選擇要穿的衣物
2.在大人的幫助下拉齊床單
3.撿起自己玩罷的玩具放到玩具箱內
4.把脫掉或媽媽洗好的衣服掛好
5.把髒衣服送進髒衣簍
6.疊自己的毛巾
7.倒輕型垃圾桶
8.抹灰塵
9.把碗盤放到水槽(可以借助小凳子)
10.喂小貓、小狗等小寵物
11.擦塑膠餐具
12.用小掃把掃地
13.幫爸爸媽媽遞物,如報紙等
14.和媽媽一起收拾客廳
(國小前)4-5歲寶貝家務清單
四歲多的寶貝不管是精細動作還是大運動能力有已經有了更大的發展,再加上幼稚園生活的薰陶,完全可以也願意做更多更有價值的家務勞動。所以做家長的千萬不要剝奪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哦!
爸媽做家務的過程中可以邀請孩子加入,這也是親子互動的過程.
1.自行穿衣、疊被
2.收拾碗筷(將碗筷放入清洗槽)
3.掃地
4.擺桌子(飯前擺好碗筷)
5.擦桌子和傢俱上的灰塵
6.將髒衣服分類
7.收晾曬的衣服
8.幫父母拿東西
9.把超市買回來的東西放進冰箱
10.給花澆水
11.沐浴完掛好自己的毛巾,牙刷放整齊.
12.在廚房幫忙攪拌
13.學習清洗瓜果蔬菜
(國小階段)6-8歲兒童家務清單
孩子上了小學,課業增多,很多家長因為心疼孩子而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其實這是不對的,正因為孩子在學校大部分時間都是靜坐學習,才更需要通過適當的家務勞動來勞逸結合,實現綜合發展。這個時候爸媽應當放手讓孩子獨立做更多事情.
1.把要洗和要穿的衣服整理好
2.整理書包
3.自己整理穿戴
4.獨立準備好上學
5.丟垃圾並學習垃圾分類
6.每周打掃一次房間
7.飯後收拾碗筷,並放入水槽
8.擺桌子和椅子
9.在指導下把衣服放到衣櫃裡
(國小階段)7-9歲兒童家務清單
孩子二年級時,就可以在之前的家務基礎上較孩子使用一些簡單的電器,當然最重要還是要教導孩子能夠安全的使用.
1.上學前整理好書包和穿戴
2.學習使用電飯煲或電鍋煮飯
3.學習洗碗
4.學習使用吸塵器
5.學習使用微波爐
6.收拾自己的房間
7.在父母的幫助下能做簡單的早餐
(國小階段)8-12歲兒童家務清單
孩子到了三年級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多參與到家庭的計畫制定中,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
1.準備菜單
2.寫購物明細
3.和父母一起做出出行計畫
4.會煮簡單的飯菜(如:電鍋煮飯,番茄炒蛋等)
5.把衣服分類放進洗衣機清洗
6.疊衣服
7.把衣服收到衣櫃
8.保持自己的臥室整潔
9.幫助媽媽進行家里的大掃除
10.幫忙洗車
11.澆花除草
❀如何更好的引導做家務呢?❀
❶讓孩子意識到家庭的責任
爸媽應該讓孩子知道,家務活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家庭的事.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盡可能地出一份力,幫彼此分擔.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才更願意付出,越來越具備責任感.
❷尊重孩子,給予孩子選擇權
如果孩子不喜歡做家務,不要生硬地強迫他,爸爸媽媽可以邀請孩子開個家庭會議,制定家務分工清單,讓孩子選擇其中的一兩項.
❸把任務具體化
一個模糊的指令,比如:”把這收拾乾淨,”會讓孩子困惑,把一個任務分拆成一個個具體的步驟,這樣他才會確切的理解家長的要求.
❹保持耐心,多誇獎孩子
孩子一開始做家務很可能比較粗糙,但此時不應該對孩子太苛刻,給予孩子一些積極的鼓勵會讓他更有動力,而且鼓勵不應只停留在”你真棒”,而是表揚孩子具體做了什麼?如:我的孩子很會歸類東西,所以我都會誇獎他把碗盤放的好整齊.
❺用積極的態度感染孩子
如果爸媽總當著孩子的面抱怨家務活又髒又累,孩子肯定不願意做家務活,多傳遞積極的情緒,潛移默化中就會影響孩子,尤其是爸爸,如果總是推脫偷懶,會帶給孩子負面的影響.
❻給孩子一些新的挑戰
重複做某件事,孩子會容易感到乏味,所以偶爾媽媽給孩子一些新的任務或者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孩子反而會覺得新鮮,這也可以鍛鍊到孩子,讓他不再畏懼挑戰和失敗.
❼在孩子面前適當的示弱
都說懶媽媽容易癢出勤勞的孩子,媽媽若能偶爾向孩子示弱,並向孩子求助:”可以幫媽媽一下嗎?”,孩子反而會更有自信和責任感,主動幫媽媽分擔.
❽更多樣的獎勵孩子
很多家長會用零用錢去誘惑孩子做家務,這個做法比較有爭議,因為過多的使用,容易讓孩子做家務只為了錢,忽略了責任感,國外很多家長會通過獎勵孩子做一些喜歡的活動,或者懲罰孩子不能玩遊戲等方法來督促孩子,具體的還是要依據孩子實際的狀況來施行.
在很多國家,讓孩子從小參與到家務勞動中幾乎是共識。尤其是自閉症的孩子,不要因為孩子有這樣的診斷而剝奪了孩子學習獨立生活技能的機會.精英教育從來都不是只局限在課內學習,家庭生活中的鍛煉能帶給孩子更多。看似簡單的家務勞動,帶給孩子的獨立、自信、責任感都是一生的財富。父母們應該學會讓孩子去體驗家務勞動,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就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