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心老師專欄】:人生是一個競賽場,輸的不在於起跑點,贏的是在於忍耐和爆發力的訓練堅持
- Published in 瑾心老師最新教學分享
歲月如梭,2018 已經渡過一個星期。
神造人是公平的,自閉症孩子有隱藏的生命寶藏,需要磨練和不氣餒的自律才能發出他獨特的光芒。
人生是一個競賽場,輸的不在於起跑點,贏的是在於忍耐和爆發力的訓練堅持。
我雖有Behavioral Intervention in Autism 的碩士學位,學校的訓練是案例理論和方法介紹,但最重要的實踐是家庭教育;而16年前我也是一個自閉症兒童的母親。
首先一天24小時,孩子吃的質不是我投資時間的重点。
我也不心疼孩子生病的可憐像。理性的我知道,病後的福音是抵抗力會增強。
我的成長是1960s的童年時代更沒有玩具資源,大時代的環境卻滋潤我承載著自食其力的探索和突破力;看似缺乏卻是豐富。
我更不是一個傾向悲情,不用心理學動人的詞藻以飾潤行為失控。
因為我相信行為是溝通,解讀必须沉著才能聽懂。
若吃喝穿玩能取代生命力的培養及意義,父母最需要的是搞錢才有能力供應。
許多家長來信的問題:「瑾心老師所說的我都懂,但為什麼我做不到?」
家長們,現在是網絡時代,充斥著真假難辨概念代換的資訊;16年前我沒有你隨手可拈的懶人包,也沒有妳此刻五花八門的商業模式教育;我只看到自己的自閉症資料比你貧乏,但這樣的歷練卻塑造了我比你強靭。
但,聰明的你有沒有看到?父母越是給予孩子豐富的物質享受和環境保護,其實卻是親手剝奪孩子孕育培養獨立自強和調整情緒的裝備能力。
從行為動機操作的角度來看,若留戀「滿足孩子快樂就好」的價值觀,介入目標的鎖定是戰勝自閉症,奠基工程的破土是循序漸進的訓練自閉兒,達到社交情緒和行為的獨立能力。
然而,行為介入的對象是從父母開始:
第一,承認自己需要改變。
第二,承認自閉兒的父母角色不在於養和娛。
第三,要認識自閉症的家庭教育品質是一生能獨立的技能。
第四,是你親身要帶孩子走出自閉症世界,所有的專業僅是一時的陪伴而已。
第五,你擁有的鍛煉才能傳承給孩子,沒有任何商品可以假裝是生命力。
心智成熟度真的沒有現成的易貼能。
自閉症教育更不是為了進入特教學校;若是著眼正常教育的融合目的,順服權柄到團體秩序的紀律是首當其衝的訓練。
尤其當自閉兒的弱點是表達能力,教育的發展訓練是從“聽”開始。
不是每個正常人都會說話,但學習的開始是要能夠專心的聽!
再加上正常學校的學習環境是絕對沒有賄賂配合,只有自我管理的紀律要求!
從零到5歳的預備入學課程內容,請詳閱【生命的執著】一書// 瑾心@美國南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