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心老師心語】:「從自閉症到情緒障礙的箭頭指向誰!」
- Published in 瑾心老師專欄
父母多想教育自閉症孩子學會做人的基本”道理”。
當我們看到自閉症孩子心想要的就搶奪,希望他學會懂得尊重所有權;然而出了家的大門, 我們又多期待社會大眾「犧牲自己原有的權益」以配合孩子在家庭裡父母都無法管束的行為。其實是否讓我們思考人性的貪婪?
到底什麼是貪?一個簡約的定義是,「一種心情狀態,熱衷與貪圖於世間三有的事物,希望獲得與保有,但終是受挫。 」貪逸!貪易!貪愛與現實脫節的事!
若是孩子是正常的,有一種學習是最基本父母會教育的做人道理,叫做「守本分」。
試想,從出了家門進入到了捷運,這只是獨立出發的第一步。每一個人都在學習排隊等候;都要尊重個人距離的接觸;都安靜地讀、看、聽自己擁有的訊息。
我們要用玩具教孩子懂得等待輪流,其實就是要他學習忍耐。但無知的教育方式卻是使用玩具成為賄賂學習的動機!
我們多想教自閉症孩子在擾亂的環境中懂得克制己心的安靜。卻在感統專業的學術涵養不足上得到無知的遊戲,孩子是完全無法理解如何學會替代行為(PBS) 以達到功能的平衡!
我們多希望自閉症孩子能明白困苦中的盼望,分辨誘惑的騙局,卻又大肆擴張吃喝玩樂的感官享受,完全脫離「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現實世界;更希望社會大眾瞭解自己寶貝孩子們,是完全不需要為其他人間疾苦的需求付出任何代價及責任。
我們拼命的在外面找資源,竟然很少仔細想想並看見自閉症提醒了父母什麼樣「蒙福的」生命真諦!
人生在世只求吃喝玩樂的滿足自己過完一生嗎?
自閉症豈不教育了父母每一個家都有自己的寶貝,每一個人的原始之愛都是自私的!然而,然而,自閉症是否擴張了我們的心胸更加同理並憐憫其他家有特殊兒的需求呢?
我帶著小學的兒子每年回台灣的時候,都一定會找到孤兒院帶他進去奉獻出得到的小紅包。但有一年他進入了台中惠明盲人孤兒院,看到眼盲的孩子必須將手搭在前面人的肩上才能走上正確的方向,就轉頭問我,「如果前面的人是他不喜歡的人,他可以拒絕把手搭在那個人的肩上嗎?」我很輕鬆的回答他,「這個人可以因為自己的不喜歡就站在原地,什麼都看不見的孤單打轉⋯⋯。」
雖然,他當時的年齡是離「瞎子領瞎子就全會跌倒坑裡」的大道理有一段的距離,但有自閉症的他卻看到了具體的順服。
當我的孩子又聽懂惠明孤兒院內有些孩子是因為在家裡被父母虐待而瞎了,他的小臉抬的高高的,告訴我,「Mommy, I love you!」
現在,我們轉眼畫面看到自閉症孩子抓緊的雙手,或是在空中像蛇扭動身軀的雙手,就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是否沉重的思考過:一雙不能打開的雙手如何被接納?在空中揮舞迷戀感官麻醉的自由,卻嚇跑了無需與自閉症有任何瓜葛的溫情!
縱使父母都知道近半世紀實人實事追蹤的「棉花糖實驗」結果;如同人看到錢就忘了自閉症是關係於一個生命內容的拯救,全都可以違背良心丟在腦後⋯⋯。
沒有原則的愛,只會教出放肆;健康的愛是訓練孩子尊重父母的權柄是保護,出門才懂得尊重別人。
老實說,一旦出了家的大門,
前因(A)是沒有人需要知道誰有多聰明!雖有自閉症的功能高低。
但,一個安靜懂得管理自己身體及等待尊重秩序(B) 的孩子,
才是值得路人甲乙丙多扶一把的 (C)!
當我們逃避現實,有一種貪就生根茁壯了.....貪戾。
另一種標籤馬上貼出來,就是用藥控制眼前一切的前因後果,美其名曰「情緒障礙」。
不服氣嗎?就請讀清楚什麼是情緒障礙的定義!所有診斷重點的箭頭就是指向父母。
【延伸閱讀】
~瑾心❤